时间:2024-08-01 来源:网络搜集 关于我们 0
杨云凤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小学语文作为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教学质量的提升显得尤为重要。特别是在当前“双减”政策的背景下,如何确实减轻学生过重的作业负担和减轻校外培训负担(“双减”),同时要确保小学语文的教学质量,成为教师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旨在探讨“双减”政策下提高小学语文教学质量的路径,以期为教育实践提供有益的参考。
一、小学语文教学现状
(一)教学缺乏创新性
当前,一些小学语文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仍然沿用传统的教学模式,缺乏创新性和灵活性。他们过分依赖教材和教参,缺乏对学生个体差异的关注,导致教学内容单一、教学方法陈旧。这种教学方式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也难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批判性思维。
(二)教学目标不够明确
教学目标是一切教学工作的出发点,也是教学活动的输出,一旦设置不合理,即会导致教学活动的偏差,甚至失误。部分教师为了将教学目标落地,仅是盲目的照抄教参,抄其他老师教案,课前不认真备课,将“写教案”流于形式或为应付检查。
(三)作业设计不合理
在作业设计方面,有些教师存在“一刀切”的现象,没有考虑到学生的个性特点和学习需求。他们往往布置大量的机械性作业,导致学生课业负担过重,缺乏足够的时间和精力去深入思考和探究。此外,一些作业内容过于简单或过于复杂,难以达到提高学生学习效果的目的。
二、“双减”政策下提高小学语文教学质量的路径
(一)精准聚焦:优化教学内容
在“双减”政策下,教师要精准聚焦教学目标,优化教学内容。首先,教师要深入研究教材和课程标准,明确教学目标和教学重点。其次,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水平,选择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符合学生兴趣爱好的教学内容。同时,教师还要注重知识的内在逻辑性和系统性,使教学内容更加科学、合理。
例如,在教授《草原》时,教师可以先展示一些草原的图片或视频,让学生直观感受草原的辽阔和美丽。然后又引导学生找出文章中描写草原景色的句子,并让学生尝试用自己的语言描述这些景色。同时,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关注文章中的情感表达,让学生体会作者对草原的热爱和赞美之情。
(二)启思引趣:创新教学方法
为了点燃学生的学习热情,教师要创新教学方法。具体来讲,教师可以采用游戏化教学、情境教学、合作学习等教学手段,使课堂教学更加生动有趣。教师还可以运用信息技术手段,如多媒体、互联网等,丰富教学资源。
例如,在教授《曹冲称象》时,教师可以设计一个“称象大赛”的游戏,让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选出一名代表扮演曹冲,其他成员则负责帮助曹冲称象。在游戏过程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利用有限的资源来称出大象的重量。通过游戏化教学,不仅可以强化学生的学习体验,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
(三)因材施教:作业设计分层
在作业设计方面,教师要因材施教,实行作业分层设计。具体而言,教师要了解学生的具体水平和需求,根据学生的真实情况设计不同层次的作业。对于学习水平较差的学生,教师可以设计一些基础性的作业,帮助他们巩固所学知识;对于学习基础较好的学生,教师可以设计一些拓展性的作业,培养他们的创新思维和探究能力。
例如,在教授《咏柳》时,对于学习基础较为薄弱的学生,教师可以让他们背诵并默写《咏柳》这首诗,同时要求他们解释诗中每个字句的基本含义;对于学习水平较高的学生,教师可以让他们分析这首诗的意象和意境,探讨诗人对春天的感情和态度,甚至鼓励他们尝试用其他艺术形式(如绘画、音乐)来表达对这首诗的理解。
(四)多元拓展:丰富作业类型
除了传统的书面作业外,教师还可以设计多种类型的作业,以丰富学生的学习体验,提高学习效果。比如,教师可以设计阅读作业,鼓励学生阅读课外书籍、报纸杂志等,拓宽知识面;可以设计实践作业,让学生参与社会实践、社区服务等活动,增强实践能力;可以设计创新作业,鼓励学生进行创新性的思考和创作,培养创造力。这些多元化的作业类型不仅可以减轻学生的学业负担,还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成效。
例如,在教授《富饶的西沙群岛》时,教师可以设计一些实践性的作业,如让学生收集关于西沙群岛的图片或资料,制作一个关于西沙群岛的展示板或PPT;或者组织一次班级内的模拟旅行,让学生扮演导游和游客的角色,介绍和了解西沙群岛的风土人情。此外,教师还可以设计一些创新性的作业,如让学生利用手机或相机拍摄一段关于西沙群岛的短视频。
结论:在“双减”政策的推动下,小学语文教学正经历着从量到质的转变。通过实施精准聚焦、启思引趣、因材施教和多元拓展等策略,不仅能够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更能激发他们的学习潜能,让他们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主动探索。展望未来,小学语文教学将继续朝着多元化、个性化的方向发展,教师需要不断探索和创新更多符合学生需求的教学方式,让他们在未来的学习和生活中能够更好地适应社会的变化和发展。
(作者系龙陵县户帕完全小学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