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8-10 来源:网络搜集 关于我们 0
FPGA(Field Programmable Gate Array,现场可编程逻辑门阵列)是一种高度灵活的半导体器件,其逻辑电路可通过重新编程进行配置,以满足用户特定的需求。它融合了专用集成电路(ASIC)的大规模、高集成度和高可靠性等优点,并克服了ASIC设计周期长、投资大、灵活性差等缺点,因此成为复杂数字硬件电路设计的理想选择。
1. FPGA 产品结构与特点
FPGA 主要由逻辑部分(逻辑块,LB)、输入输出部分(I/O 块,IOB)和布线部分(包括布线通道、开关块SB、连接块CB等)组成。这三部分协同工作,可以实现各种复杂的逻辑电路。现代FPGA通常还包含其他必要电路,如时钟树、配置/扫描链和测试电路等。为了增强功能,许多商用FPGA还集成了处理器、块存储器和乘法器等硬核电路。
逻辑部分: 负责实现逻辑功能,通常由可编程部分、触发器(FF)等数据存储电路和数据选择器构成,能够实现任意逻辑电路。
输入输出部分: 连接I/O引脚和内部布线,实现与外部的信号交互。通常包含上拉、下拉、输入/输出方向和极性、转换速率和开漏等控制电路,以及数据存储电路,支持多种输入/输出标准。
布线部分: 负责逻辑块之间以及逻辑块与I/O之间的互连。布线结构多样,包括岛型构造、多层构造和H-tree构造等。
其他部分: 包括控制逻辑块、I/O块、开关块和连接块的配置存储单元和配置链,以及时钟网络和扫描路径等。
FPGA设计流程是将开发者的需求、性能目标、约束条件以及代码、框图和电路图等描述转化为具体硬件实现的过程。基于硬件描述语言(HDL)进行寄存器传输级(RTL)描述的设计流程大致包括逻辑综合、技术映射、布局布线、生成配置和最终的FPGA系统验证。
2. FPGA 发展历程
FPGA的发展经历了多个阶段:
第一代(20世纪70年代): 出现了基于熔断丝的可编程逻辑阵列(FPLA)和高速可编程阵列逻辑(PAL)。
第二代(20世纪80年代): 基于CMOS EPROM/EEPROM的可编程逻辑器件(PLD)开始普及,出现了最早将FPGA产品化的公司。后期,随着集成度和速度的提升,出现了反熔丝FPGA。
第三代(20世纪90年代): FPGA的逻辑电路规模迅速增长,从数千门发展到数十万门,缩小了与ASIC的性能差距,并开始集成微处理器(MPU)和数字信号处理器(DSP)等硬核模块。
第四代(21世纪00年代): FPGA呈现系统级芯片(LSI)化趋势,开始集成硬核处理器和高速串行通信接口。产品更新迭代速度加快。
第五代(21世纪10年代): 先进制程得到应用,产品线更加丰富,行业垄断化加剧。
3. FPGA 应用场景
FPGA应用广泛,涵盖民用和军工领域。
民用领域:
通信领域: 由于其灵活性和低延时性,FPGA在通信协议快速变化和升级的环境中具有独特优势,尤其是在5G等新兴技术领域。
工业控制领域: FPGA广泛应用于视频处理、图像处理和数控机床等领域,实现信号控制和运算加速。
人工智能领域: FPGA常与CPU配合使用,将CPU的部分运算任务卸载到FPGA上,加速实时处理和定制化计算。
军工领域: FPGA在高集成度、短设计周期、小投资和高灵活性的优势使其在军事应用中占据重要地位,例如弹载、机载系统和军用门禁控制等。FPGA还可以内置加密解密电路,增强数据安全性。
4. FPGA 市场概况
4.1 运营模式与技术壁垒
国内FPGA厂商普遍采用Fabless运营模式,专注于芯片设计、研发和销售,将晶圆制造、封装和测试外包。这种模式具有轻资产、灵活的优点,但也容易受到晶圆厂和封测厂产能的限制。
FPGA行业具有较高的技术壁垒,体现在研发投入、专利数量和人才储备等方面。国际龙头企业在这些方面拥有显著优势,国内企业仍需努力追赶。
4.2 市场需求与国产化
国际市场上,少数几家大型企业占据了大部分市场份额。国内市场中,国际厂商仍然占据主导地位,但随着国内企业加大研发投入和产品性能的提升,国产化替代正在加速进行。
市场需求分布较为均匀,各种逻辑单元容量和制程的FPGA都有相应的应用场景。通信领域是FPGA最重要的市场之一,其次是工业、数据中心、汽车和消费电子等领域。
4.3 国内外企业对比
国外龙头企业如赛灵思(已被AMD收购)和莱迪思在市场份额、技术积累和营收规模上占据优势。国内企业如紫光国微、复旦微电和安路科技等正在快速发展,并在中低端FPGA市场取得了一定的市场份额。高端FPGA方面,国产芯片仍有较大的发展空间。
5. FPGA 产业发展趋势
全球FPGA市场规模持续扩大,主要驱动力来自通信、工业控制和数据中心等领域的增长。国内市场也呈现快速增长的趋势,国产化替代是重要的发展方向。
各个细分市场中,通信领域仍然是最大的市场,其次是工业、数据中心、车载和消费电子等。人工智能领域对FPGA的需求也在不断增长。
国内FPGA企业营收增速明显高于国外企业,表明国产化替代正在快速进行。许多国内企业正在积极融资,显示出市场对FPGA行业的信心。
6. 重点公司分析
文中提及了紫光国微、复旦微电和安路科技三家国内FPGA领域的重要企业,并对其业务、研发投入和财务状况进行了分析。
7. 风险提示
投资任何行业都存在风险,FPGA行业也不例外。主要风险包括系统性风险、行业需求不及预期风险、产品研发进度不及预期风险、上游厂商供货不及预期风险和行业竞争加剧风险等。
总而言之,FPGA作为一种重要的半导体器件,在各种应用场景中都扮演着关键角色。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市场需求的增长,FPGA行业将继续保持快速发展。国内企业在国产化替代的浪潮中面临着机遇和挑战,只有不断提升技术实力和产品竞争力,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