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资讯 > FPGA之家动态 >

新开课程 |《从智能无人机到飞行汽车:设计与实践》

时间:2024-07-26      来源:网络搜集 关于我们 0

  飞行汽车动力/文

  在今年的春季学期中,清华大学车辆与运载学院将开设一门全新的课程 ——《从智能无人机到飞行汽车:设计与实践》。这门全校性选修课面向清华大学本科生,共设2学分,由智能产业研究院(AIR)与飞行汽车动力研究中心联合开设。

  智能无人机的发展,将历经从无人机1.0即消费级无人机(航模/航拍)、无人机2.0即工业级无人机(电力巡检/农林植保)到无人机3.0即飞行汽车(低空智能交通)等几个阶段。本课程率先围绕智能无人机与飞行汽车等低空飞行平台,从动力、电子、控制等硬件单元模块出发,结合人工智能技术与交通运载应用领域等方面进行系统性的介绍;通过基础理论与产业应用相结合、课内讲授与动手实践相结合、仿真调试与真机部署相结合的方式,帮助学生快速从理论模型到系统开发建立智能低空飞行平台相关的全方位认知。

  教学大纲

  硬件平台

  课程将采用可以切换无人机与无人车模式的实验平台。

  飞行汽车挑战赛

  课程将开展以未来城市物流配送为背景的飞行汽车挑战赛,要求学生通过动手对实验平台完成设计、组装、编程和调试,实现货物的自主陆空两栖搬运,从而获得相应分数。

  课程特色

  全面探索飞行汽车技术:课程将全面介绍飞行汽车的机电系统、动力系统、控制系统、感知系统、导航系统等方面的知识内容。

  跨学科教学团队:由智能产业研究院(AIR)与飞行汽车动力研究中心联合组成的教学团队,涵盖多学科领域,提供多元化的学习与交流平台。

  实践性教学模式:课程将采用讲授与实验相结合的教学模式,从仿真环境到实机部署,覆盖硬件测试组装、算法及应用等诸多实践环节。

  团队协作,极限挑战:飞行汽车挑战赛将作为课程的一部分,鼓励学生充分运用课程所学知识,展现创造力和团队协作精神,完成综合性技术挑战。

  选课须知

  本课程需具备一定线性代数、概率论、大学物理及编程基础的先修条件,主要面向车辆、自动化、电子、计算机等机电类与信息类院系专业的学生。

  主讲教师简介

  周谷越,现任清华大学车辆与运载学院副研究员、智能产业研究院副教授、协同视觉与机器人实验室主任。于2014年取得香港科技大学的博士学位,曾担任大疆集团多个核心团队负责人,完成多项技术攻关并交付多款无人机产品,技术成果获评广东省科技进步特等奖,产品成果获评全球年度十大科技产品,发表学术论文80余篇,取得发明专利授权70余项,因“对机载智能系统小型化的技术贡献”入选《麻省理工科技评论》“35岁以下科技创新35人”亚太区榜单。

  钱煜平,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工学博士,清华大学车辆与运载学院助理研究员,飞行汽车动力研究中心航空新能源涡电动力方向技术负责人。研究方向为发动机气动热力学,主要面向无人机及飞行汽车开展高功率密度新能源涡电推进技术攻关,重点开展叶轮机与电机多场耦合气动热力学研究。主持国家级课题7项,发表论文60篇,授权专利12项,获国际自动机工程师学会(SAE International)莱特兄弟奖章、亚洲流体机械委员会(AFMC)“亚洲流体机械青年工程师”奖。现为中国空天动力联合会“新型能源动力专委会”青年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学术期刊《推进技术》青年编委、中国航空学会电动航空分会青年委员、英国皇家航空学会高级会员。

  张扬军,清华大学车辆与运载学院教授、飞行汽车动力研究中心主任。1995年获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航空发动机专业工学博士学位。研究方向为发动机气动热力学,主要从事涡轮增压与涡轮电动力技术及其在汽车和航空等运载领域应用的研究。现为中国空天动力联合会新型能源动力专委会主任委员,流体机械与系统国际杂志(IJFMS)主编。


注明:本内容来源网络,不用于商业使用,禁止转载,如有侵权,请来信到邮箱:429562386ⓐqq.com 或联系本站客服处理,感谢配合!

用户登陆

    未注册用户登录后会自动为您创建账号

提交留言